S__8134879.jpg

 

講師:歐柔孜 臨床心理師

 

「教養」向來都不是個簡單的議題,你是否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當孩子鬧情緒時,除了順從、處罰之外是否有其他的方式?面對孩子的情緒及互動問題是許多家長心中的疑問。

近年來,隨處可見各種兒童專家、親子互動等課程,但是在眾多的選項當中,卻不容易找到針對聽損家庭的題材。大家多藉著與其他家長的Line群組或FB社團,在互動當中尋求共鳴安慰或是經驗分享。其實聽損孩子成長的定位與其他孩子略有不同,在成長路上多了因為聽損而產生的困擾。家長如何成為孩子的支柱之餘,又能兼顧自己情緒的無力與軟弱?

科林的聽語老師觀察到家長的徬徨無助,特別邀請到資深專業歐臨床心理師來分享寶貴的教養互動課題,三小時的課程中針對大家心中的困擾,包含手足之間的拿捏、隔代教養的不一致、孩子的自我認同提升…等一一擊破,更讓每位家長都能學到如何好好檢視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即便我們無法做到完美,因此歐臨床心理師再三強調:「只要有做,就一定會有改變」。

 

從了解孩子開始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氣質參數,又有不同發展階段,而身為家長同樣如此,選擇了解孩子、了解自己,更有助於彼此互動。從發現聽損到選配輔具、安排課程,相信家長都未曾忽視任何細節,傾全力幫助他們說會聽也學會說。許多研究指出,聽損的孩子較容易出現某些行為問題是因為缺少適當的情緒調節策略及適當的社交能力。成為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他們因為聽得不太好,容易導致語言能力的不足,可能就少了社交互動的機會;一旦缺乏社交活動的機會,就少了學習情緒調解的機會及社會性學習的機會。因此歐臨床心理師提醒了各位家長,從小就能開始引導孩子情緒相關的詞彙,以及帶著孩子感受自身感覺,學習冷靜、學習同理感受、學習表達情緒,也可以透過繪本教學教導孩子標定情緒、處理情緒。無論任何一次的經驗,父母都該給予正向肯定,鼓勵每一次的努力!

不當失控的媽媽

歐臨床心理師針對不同的行為問題,也提供了明確的方向,一味地使用處罰或制止,只會造成親子關係不佳、衝突與對立,此時心裡想著:「如果能當個美美又優雅的媽媽,誰想每天破口大罵又狼狽不堪的人!」歐臨床心理師提到:「如果不要孩子去做,還可以怎麼做呢?先思考自己制止的原因,再選擇合適的管教方式」,例如每天先選一段時間練習,拆成小目標執行,讓孩子能創造成功經驗,反覆的成功經驗將能重新塑造大腦的神經迴路! 無論是情緒的調節或是好行為的塑造,都能幫助孩子訓練大腦。

最後,歐臨床心理師提到正向教養及自我放鬆的技巧,教養的路很長,沒有人是完美的,誰都有失控爆炸的時候,即便爸媽情緒爆走了,冷靜後好好跟孩子回饋表達自己的情緒,並調整自己的步伐。如此,我們才能在這條路上愉快地與孩子同行並相互成長。「親子互動」不只有家長擔任著啟蒙先師角色,孩子更是家長的互動老師 !

2018/5/19  聽語服務中心 家長座談會

S__8134880.jpg

arrow
arrow

    用助聽器聽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