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Oticon_Opn_Teens_Still_life_miniRITE_GAB_0053_Width200mm_300dpi_(C)_Oticon.jpg

 

遺傳性聽損並不等於「先天性聽損」(congenital hearing impairment)。先天性聽損是指出生時就發生的聽損,其中當然由基因遺傳所引起的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但是其他因素如母子病毒垂直感染、高膽紅素血症、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之早產兒、曾得過細菌性腦膜炎或腦炎、顱顏畸形、週產兒時期或新生兒時期有嚴重缺氧病史、使用潛在性耳毒性藥物等,都有可能導致先天性聽損。另一方面,遺傳性聽損的病人,也不全是先天性聽損,因為一部份病人於出生時聽力可能為正常或接近正常,隨年紀漸長才逐漸變差。另外還有一種懷孕時期被巨細胞感染(CMV)的新生兒也有可能在年紀漸長後才出現聽損。

  感覺神經性聽損在台灣兒童的盛行率可能達3/1000以上,這些兒童中約有2/3可歸因於遺傳因素。

未命名 - 3.png

  台灣常見聽損基因以GJB2 (Cx26)基因(約占21.7%)SLC26A4 (PDS)基因(約佔14.4%)及粒線體12S rRNA基因(約佔3.8%)等三個聽損基因為主,其中最為常見的變異分別為 GJB2 基因的 c.109G>A (p.V37I) c.235delC 變異、SLA26A4 基因的 c.919-2A>G 變異,以及粒線體 12S rRNA基因的 m.1555A>G 變異。

  平均而言,感覺神經性聽損兒童約有1/3可在這三個基因找到基因變異,而如果家族中有兩個以上的成員患感覺神經性聽損,則這個比例更可高達1/2。另外還有特定的症候群型聽損案例,如:聽覺神經病變(OTOF)Usher症候群(EYA1)Alport症候群(COL4A5)…等。

  帶有GJB2基因變異的個案,聽損的程度通常是不太惡化或惡化極慢的;而帶有SLC26A4基因變異的個案,臨床上則常合併大前庭導水管,以及反覆發作的波動型聽力喪失;而帶有粒線體12S rRNA基因變異的個案,聽損的程度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變差,尤其是若接觸到胺基酸甘醣體這一類的抗生素(診所打針常用!),聽力就會立刻變差。

作者  : 專業聽力師 林宜鋒
學歷 

馬偕醫學院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
馬偕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經歷
現任科林助聽器教育訓練聽力師
現任Morear3D列印 特約聽力師
曾任科林助聽器中和門市聽力師
曾任 台大醫院駐點聽力師
曾任 馬偕醫院實習聽力師
台灣聽語學會會員
台北市聽力公會會員
國家高考合格聽力師
助聽器學專業教育書籍編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聽力損失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用助聽器聽世界 的頭像
    用助聽器聽世界

    用助聽器聽世界

    用助聽器聽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