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這樣走過一回,我不會知道人的心是這麼的善良,社會是這麼的美,有這麼多人一直在不求回報的做善事,大家對我的幫助讓我覺得我真的一點也不可憐,而是很幸運!」劉媽媽滿心感謝那些幫助過她的社會慈善團體、雅 文的 老師、慈濟的師姐、馬偕 林鴻清 醫師、富邦文教基金會、雅德克和科林公司,還有所有支持她幫助她的親人們;因為家宇、庭宇兩姐妹,讓劉媽媽看到了天使般真誠善良的人性,也讓全家族的人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一切的希望與快樂都寄託再她們倆的一步步成長!

 

劉家宇和劉庭宇是一對人見人愛的雙胞胎姐妹花,不止聰明活潑還擁有多倍於同年齡小朋友的旺盛精力,一頑皮起來常常把家裡「搞」的天翻地覆,讓做媽媽的慧玲必須隨時準備透支體力為她們「收拾殘局」。就有一次當她們還在穿尿布的時候,妹妹便便在尿布裡,姊姊家宇為了想要自己幫妹妹庭宇換尿布,最後竟把床舖、棉被、衣服,還有自己的臉、頭髮、身體弄得全部都是庭宇的便便,後來一樣自己拿痱子粉的粉撲來擦,擦完當然是沒有清洗就把髒髒的粉撲照樣丟回到痱子粉裡面,然後衛生紙擦了一大堆,整組床罩都是她們的「傑作」,慧玲發現時已經是慘不忍睹,不知如何是好;還有一次「油漆事件」,兩人竟然用油漆把家裡的沙發全都漆成了白色…,多不勝數的事件每一次都讓慧玲幾乎快暈了過去。

 

一對愛搞怪的雙胞胎本來是活潑伶俐、能聽會說的,卻在快滿兩週歲的時候竟然不知為何的兩人聽力同時產生退化。剛開始誰也沒想到原因,本來平常吱吱喳喳的兩姐妹慢慢變得沉默不說話,甚至連爸爸媽媽都不叫了,當她們生氣不知如何表達的時候,就只會不斷扯自己的頭髮,一直扯到頭髮掉下來為止。當初慧玲還以為是語言學習遲緩產生的自虐傾向,便從遲緩科開始檢查,但最後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家宇、庭宇的聽力有障礙。這樣的消息對她來說就好比晴天霹靂,頓時徬徨無計完全不能接受,而且她面對的竟然是雙倍的打擊,一次兩個孩子。

 

慧玲不相信這樣的事會發生在她身上,她剛開始還抱著一線希望是醫師診斷錯誤,一切都不是真的,因此她帶著兩個孩子繼續跑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醫院去檢查,結果還是一樣令人失望;當家人和親戚們知道這樣的消息後同樣都很傷心,甚至淚流滿面。但為了家宇和庭宇的將來,所有人很快的就從悲傷中走出來,準備一起堅強面對,共同擔負起照顧這兩個孩子的責任,尤其自己的妹妹、表妹和婆婆,就連當時還在念國小,家宇和庭宇的哥哥,也都決定要加倍保護他的妹妹,不讓她們受到欺負。

 

為了讓雙胞胎再次開口說話,一開始聽醫師的建議帶了助聽器,也送她倆去雅文基金會上課學說話,還一週三次風雨不改的帶她們接受針灸,但是家宇和庭宇的聽力損失依舊與日俱增,在完全聽不到的情況下,一年來所有的學習課程就像船過水無痕,絲毫不見任何成效,媽媽的心除了著急、生氣之外什麼也不能做,挫折感幾近臨界點,當下幾乎想要放棄,和孩子的爸爸做了最不好的打算,如果情況不能改變的話,就只有把她們送到啟聰學校唸書了,至少還可以學些知識。但是同時雅文基 金會 老師和科林聽力師在知道家宇和庭宇的狀況之後,卻給了慧玲一個進退兩難的抉擇: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而且不可以再拖了,過了學語期,說話的機會會越來越小。

慧玲的家庭經濟狀況本來就不好,就連孩子買助聽器的錢也必須靠借款來支付,手術的費用對她來說根本就是天文數字,更何況她的付出還必須是其他人的兩倍!但是目前沒有什麼比孩子的將來更重要,就在她天人交戰的時候,人性的溫暖光輝為她和雙胞胎女兒創造了一個改變命運的奇蹟;社會源源不絕的善心正如波濤般朝她湧來。

 

除了雅文基金會本身就樂捐一具人工電子耳之外,同時號召了富邦文教基金會等多個公益善心團體進行捐贈;還有向來愛心不落人後的慈濟功德會的師姐們更是積極為慧玲母女們洽詢各慈善團體,其中包括一家私人公司「亞德客」,他們每年所有員工都會累積一筆基金做為慈善捐款,在捐款前還會由公司的主管親自做家訪,慧玲母女也幸運的成為他們拜訪的對象,更令人感動的是本來預計的捐款是五萬塊,但在幾次的訪談之後,雅德克的董事長最後竟然無條件的承擔了雙胞胎所有手術費不足的金額。慧玲對所有付出者的感激無法用言語形容,雖然各界對她的幫助足以讓她順利地完成兩個女兒的電子耳植入手術,但母性的堅強讓她並不想完全靠外界的力量,雖然是借貸,她也希望能略為盡到父母的責任,甚至在即將達到募款目標後還有慈濟的師姐繼續送更多現金過來,她為了不要浪費社會資源,還將多出來的部份還了回去。

 

也是因為雅文基金會的介紹,家宇和庭宇由馬偕 林鴻清 醫師負責執刀,並且馬偕的公益福利基金會也是雙胞胎手術費用的捐助者之一; 林鴻清 醫師對慧玲母女的關照同樣讓她懷抱著無限的感恩,她深深記得 林 醫師當時常對她說「媽媽辛苦了,加油!」簡單的一句話卻給了她無限的感動和勇氣,而 林 醫師對家宇、庭宇的呵護也讓她印象深刻;在雙胞胎開完刀的第三天, 林 醫師必須到台中開會,即使是當天往返、筋疲力竭, 林 醫師回到台北之後並沒有直接回家,而是車子直驅馬偕,衣服都沒換就提著他的公事包到病房看家宇和庭宇,即使再疲憊,面對家屬的無盡感謝, 林 醫師始終不改「醫者父母心」的態度對慧玲說了一句:「媽媽妳比較辛苦。」

 

開刀後慈濟的師姐們依舊會定期去看慧玲一家,關心她們生活過的好不好、小朋友有沒有進步,而和開刀前比起來家宇和庭宇確實有明顯的成長,從背後叫她們去拿垃圾桶、去洗手都不再需要用動作比劃,慧玲媽媽也更積極的帶女兒到雅文上課,只要多學會說一句新的詞語,即使是糖糖說成「ㄤˊㄤˊ」,都能讓家裡所有人高興個半天,阿公阿媽甚至會開心得跳起來。能夠聽得見也讓雙胞胎恢復活潑好動的本性,婆婆因為擔心慧玲太辛苦,一次搞不定這兩個調皮鬼,還會陪著慧玲和孫女一起去上課,這一路走來,也讓慧玲和婆婆培養出母女般的情感,雖然辛苦,慧玲覺得一切都萬分值得。

 

讓慧玲覺得欣慰的不只親人和社會對女兒的付出,大兒子的貼心懂事也讓她感到此生無憾。每年母親節兒子都會自己作卡片送給媽媽,平時還會幫忙作家事;他知道家裡的錢是要照顧妹妹用的,所以從來不會開口要求媽媽買零食或玩具給他,就算是買早餐的零用錢有剩下,也都會一點一滴的把它存起來。因為慧玲對兒女的關愛讓她不得不想的比較多,終究父母會終老,總有一天無法再照顧他們,在一次的聊天中,慧玲輕聲問兒子說:「如果有一天媽媽不在了,你會怎麼辦?」,不過才國小六年級的他竟眼框含淚認真的對媽媽說:「我一定會想辦法生存,半工半讀照顧妹妹。」一句話讓媽媽感動到無言,一個才十幾歲的孩子,就有如此強烈的勇氣與責任感,她還能有什麼奢求呢! 

 

現在的家宇和庭宇雖然才五歲,雖然還是不斷的製造著她們的頑皮事件,但是在慧玲不斷付出苦心的教育下還是日漸成長,會幫忙做家事、有人按電鈴會提醒媽媽要開門、聽到電話會幫忙接、起床後會提醒媽媽幫她們戴電子耳,不像之前帶助聽器時是跑著讓媽媽追。這些和開刀以前截然不同的舉止讓慧玲開始敢對孩子的未來懷抱希望,但也只是幾許小小的期待,「希望她們健康,在社會上可以生存,可以自己有謀生的能力,照顧自己,我所期望都只有這樣子而已。」慧玲說。

 

此外,對於所有人的幫助她也時時刻刻銘記在心,只要有機會可以做一點點的回報,不分晝夜、能力所及他們夫妻倆都絕不會有任何猶豫,因為她們認為大家給她的一切,是一輩子都還不了的;同時她更不忘時時告訴家宇和庭宇:要感恩,要感受這麼多人對妳們這麼好,要相對付出,即使是扶老婆婆過馬路都要抱著感恩的心。

 

走過傷痛與艱辛的慧玲覺得,自己目前最有能力做的事就是去鼓勵和她過去一樣,正面臨要承受孩子是聽障的父母。她總會堅定的告訴其他家長:「天生我材必有用,現在醫學太發達了,聽不到戴助聽器就像近視戴眼鏡一樣不用擔心,怎麼說你才一個我有兩個呢,看看我就會覺得自己很輕鬆。」而每一次本來傷痛欲絕的家長也都會因她的話展開笑顏,對慧玲來說也因此獲得些許回饋的快樂,而人間的愛也在此時放大、蔓延,或許有一天我們當中的任何一位,也會在這一波愛的席捲之下品嚐喜悅與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用助聽器聽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